2022年10月13日下午,受主任會議委托,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歐陽貴有主持召開中山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紀要如下:
一、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提請審議《中山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的議案
會議認為,省委深改委同意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要求以推進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規劃等一體化為重點,加快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有必要通過立法為推進營商環境一體化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會議對草案下一步審議提出以下建議:一是認真研究上位法、省條例以及周邊城市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避免照搬或者簡單重復的情況。二是增強草案的地方特色和制度操作性。廣泛聽取相關部門、企業、行業組織、群眾等各方意見,找準我市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突出我市特點,完善主要制度和措施,加強可操作性,使條例能夠重點突出、有效實施,解決實際問題。三是按照立法技術規范的要求,對草案的框架、條文內容進行調整和修改,表述準確精煉。
二、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提請審議設立“中山企業家日”的議案
會議認為,設立“中山企業家日”具有必要性。一是貫徹黨中央弘揚企業家精神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強調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弘揚企業家精神。我市設立“中山企業家日”,體現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要求,將推動全社會尊重企業家、理解企業家、支持企業家,讓企業家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光大。二是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的需要。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中山改革的“頭號工程”,打造大灣區高品質宜商城市,全市上下形成一個呵護企業、愛護企業,呵護企業家、愛護企業家,高效服務企業的濃厚氛圍。三是推動堅守實業孕育優秀企業家的需要。我市要堅持“制造業立市、強市不動搖”,設立“中山企業家日”,可以從制度層面對企業家予以肯定褒揚,引導全社會形成尊重企業家、學習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孕育更多銳意進取的優秀企業家。會議表決通過《中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定11月1日為“中山企業家日”的決定》,確定每年11月1日為“中山企業家日”,并予以公布。
三、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提請審議《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議案
會議認為,《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以下稱《總體規劃》)合法合規,成果資料詳實、內容全面、結構清晰,符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會議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進一步強化規劃實施監督管理,建議市政府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堅持依法依規原則。把法律意識貫穿規劃實施的全過程,涉及《總體規劃》的重大調整,及時報送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二是深入貫徹落實重大戰略舉措。以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搶抓深中通道機遇,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把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的“一個大戰略、兩大攻堅戰、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個堅強保障”的發展思路充分體現到《總體規劃》上,努力推動珠江口“黃金內灣”規劃建設。三是持續深化完善規劃成果。進一步明確國土開發格局定位,研究明確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岐江新城的定位、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集中資源打造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岐江新城等大灣區一流平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十大主題產業園。優先安排、足額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高起點謀劃建設展示中山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示范帶。正向優化耕地布局,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統籌考慮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道路承載能力和車輛流量等情況,進一步優化快速路網建設。四是強化規劃實施監督管理。堅持先規劃、后實施,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督機制,加強對各類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等管控要求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完善國土空間發展新格局的政策文件,健全生態環境保護保障機制,保障國土空間規劃有效實施。會議要求將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予以印發,請市政府研究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送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征求意見后,于2023年4月底前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書面報告。
四、審議《中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
會議認為,修改中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存在必要性:一是依據的上位法已經修改。近年來,隨著憲法和地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等法律的修改完善,現行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部分內容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人大工作需要。二是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去年召開的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就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作出部署。為貫徹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有必要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市人大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進一步完善其會議制度和工作程序。三是地方人大工作有了新的變化,有必要將實際工作做法寫入議事規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監督、代表等各項工作中積極探索,形成不少好的經驗做法,聯組會議、常委會專題詢問有序開展,審議法規案的程序更加完善。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對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中與實踐不相適應的條款加以修改完善,主動適應新情況,切實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會議審議通過修訂后的《中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并予以公布。
五、聽取和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我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以下簡稱“一法一辦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會議認為,一直以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認真貫徹實施“一法一辦法”,做好文物保護“五納入”工作,構建文物安全保護體系,系統挖掘香山歷史人文資源,推動我市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一法一辦法”,建議市政府積極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政策體制保障,依法履行文物保護職責。建立不可移動文物“歲修”制度,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由注重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加快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山市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多部門協同的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完善中山市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壓實文物安全屬地管理主體責任,推動文物工作納入鎮街年度考核評價體系。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打牢文物保護工作基礎。進一步推動市鎮兩級政府將文物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以省財政廳等部門制定《廣東省公共文化領域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為契機,進一步理清市、鎮、基層各級的事權與支出責任。三是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教育,積極營造重視文物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大“一法一辦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不可移動文物產權所有人或使用人對保護文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茖W統籌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結合線上線下媒體宣傳渠道,在全社會形成共同守護文化瑰寶的濃厚氛圍。將“一法一辦法”納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和執法水平。四是推進文物合理利用,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擴大文物資源社會開放度,促進博物館館際交流,提高藏品利用率。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建設,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科技創新能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文物局《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意見》,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全過程。五是大力推進文物機構和隊伍建設,提升文物保護業務水平。保障文物保護隊伍編制配備,加強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依法保護文物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專業人才儲備,建立健全文物保護人才培養體系,引進文博高層次人才和文物保護技術專業人才。加強文物保護與科技融合,鼓勵開展文物保護科學研究與交流,支持文物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數字化應用。會議要求將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連同執法檢查報告予以印發,請市政府研究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送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外僑工委征求意見后,于2023年4月底前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書面報告。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整理)
出 席:歐陽貴有、林 凱、陳符英、吳 軍、陳暉東、王超剛、
余振孝、馮鏡華、崔 燕、林惠強、黃金棠、庾江碧、
李文軍、尹 健、蘇榮昌、賀修虎、王安東、葉裕華、湯愛軍、李 捷、吳文枝、張永軍、張遠梁、范景團、林子平、鐘 詠、鐘向宗、鐘國平、黃仲斌、梁小星、程小鵬、程禹斌、謝力生
列 席:周作德、蔡 熙、范華清、梁金秀、楊 戈、趙 湘、劉 登、彭振羽、劉鴻漸、陳志明、吳嘉敏、肖 浩、黃俏倫、劉四方、蔡毅剛、鄭毓濤、陳俊源、丁 勇、劉建芳、吳 嬌